【新快报】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,广州患者就有10多万人

2019-04-11

       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实习记者臧若君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报道

        4 月 11 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,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 1.7%,广州帕金森病的患者有 10 多万人。随着人口的老龄化,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,变得越来越严峻和极具挑战性。

       肢体震颤、僵硬、动作迟缓 …… 是帕金森病最经典的症状,中山一院神经 ICU 主任陈玲教授同时指出,当患者出现以上运动症状时,多巴胺神经元往往已经死了七八成,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。

       尽管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治愈方法,但已有的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,而全麻下的脑深部电刺激(DBS)新手术方式、可穿戴设备等新手段也可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注意!不少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易被误诊

        63 岁的何伯(化姓),有 20 多年的帕金森患病病史。发病之初,症状只是腰疼,直到 2007 年不小心摔了一跤,做了胸部手术后,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。

       " 帕金森病患者,早期也有膝盖不灵活、步伐缓慢等症状,初期会被误诊为骨科疾病 ……" 中山一院神经 ICU 主任陈玲教授说,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与其他疾病类似,没有特异性,被误诊的不在少数," 确诊的病人甚至有的还因诊断为其他疾病而做了手术,走了很多弯路。" 她说,便秘、睡眠不好、抑郁、嗅觉减退等,也都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,这些症状比典型运动症状早出现一二十年,但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很难想到要去神经内科就诊,往往被误诊为颈椎病、脑血管病、抑郁症等其他疾病。陈玲提醒,出现此类症状后应提高警惕。

        据介绍,目前,广东帕金森病人预计达 10 多万,50-60 岁以上人群高发,男女发病基本上为 1:1 的比例。随着人口的老龄化,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,变得越来越严峻和极具挑战性。

【治疗】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吃药手术可改善

       帕金森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," 严重时连落在身上的一只蚊子都不能打死 "。有患者这样告诉记者说。

       记者了解到,此病无法治愈,但如果通过积极治疗,可以有效控制病情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目前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办法。不过,帕金森病在我国处于认知度低、就诊率低、诊断率低的状态。

       值得注意的是,药物治疗已经很成熟,如用一种名为左旋多巴的药物,它可以让患者的运动症状在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。但其实帕金森病其实存在多种运动症状,同时存在多种非运动症状,比如焦虑、痴呆等,这类症状往往发生在帕金森运动症的前期,对于他们,药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,于是,手术成为了他们的另一种选择。

【常规】局部麻醉手术需要患者清醒中配合

       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介绍说,帕金森病是一个需要长期随访治疗的疾病。当帕金森病患者前期常通过口服药物,虽然早期药物治疗效果理想,但 3 到 5 年后,药效却开始 " 打折扣 "。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应运而生。

       医生们发现," 指甲盖 " 大的双侧丘脑底核是治疗帕金森病的 " 靶点 ",而向这个部位快速发送电脉冲,能显著减少病人的震颤。

       以往,该手术脑部电极植入常在局麻下进行,患者在手术中需保持清醒状态,配合术中测试以达到最佳的脑部电极植入,但手术时间可能长达 4 小时,有不少患者难以耐受和配合长时间的清醒手术,而拒绝或中断手术,失去治疗机会。紧张、恐惧、疼痛还会引起术中心率快、血压增高,造成心肺功能的损害,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。

【福音】80 例帕金森病患者全麻完成植入手术

       全麻的方式越来越受帕金森患者和手术医生的青睐,然而,全麻下进行手术是否会影响脑电极的定位,仍然有争议。

       "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 2016 年第一例全麻病例起,已经成功为超过 80 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完成全麻下的脑电极深部置入术。"2016 年,中山一院在国内首次在全麻电生理监测下,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,患者 " 睡 " 过了整个手术。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杨超教授介绍,目前该院已经成功为超过 80 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完成该手术,全麻技术已由新技术转为常规技术," 与以往局麻手术相比,在电极植入的准确性、手术时间、住院天数方面,并未见显著差异,但患者对治疗的舒适度、满意度和评价更高。"

       陈玲教授特别指出,该手术只适合患有帕金森病、且对药物反应良好的患者,如果患有帕金森综合征、患有严重的记忆力障碍和精神疾病等患者就不适合做手术。

【康复】可穿戴设备鼓励患者 " 好好走路 "

       步态困难和行走不稳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最严重的运动症状,也是棘手的问题,容易导致患者跌倒,而引起骨折外伤等一系列合并症。但药物和手术治疗步态困难,疗效却欠佳。

       中山一院神经科冼文彪副教授介绍,随着可穿戴设备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,帕金森患者也有了新的治疗手段。

       他举例,步歌(AmbuloSono)可穿戴设备是由加拿大政府直接参与支持开发的智能步态训练系统,通过给患者佩戴大腿便携式传感器和蓝牙耳机,通过患者下肢步态来触发蓝牙耳机音乐的连续播放。" 走得好,就会发出音乐,不断激励患者重新塑建步态和步幅自主控制。"

       他表示,步歌可穿戴技术已和该院神经科帕金森病团队达成合作协议,推广新技术,让更多的患者获益。

知多 D:

中山一院 2019" 世界帕金森病日 " 健康教育活动

时间:2019 年 4 月 20 日(周六)上午 9:00-11:30

地点:广州市越秀区三育路 23 号三寓宾馆(王府井百货商店附近)骏晖楼十三楼 A 锦云厅

内容:

1. 帕金森病诊治新进展

2. 美国帕金森病患者的积极康复

3. 中山一院帕金森病健康随访管理及临床研究招募

4. 患者经验分享

5. 答疑与互动环节

报道链接:http://app.myzaker.com/news/article.php?pk=5caddb671bc8e066370008a1

2019-04-10